脑功能重组

2024-03-29

    脑功能重组 :

在外界感觉输入的作用下导致皮质结构改变,使脑功能发生重组。功能重组是脑可塑性的生理、生化或形态学改变的基础,功能重组是现代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主要理论。1881年,芒克提出未受损皮质区能承担损伤区由于损伤丧失的功能,芒克假说成为以后功能重组理论的前驱。20世纪,功能重组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研究人员认为伤后脑的残留部分,通过功能重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的功能。

脑功能重组分为系统内和系统间两类:①系统内重组。在同一系统内,相同水平或不同水平上出现的代偿,如由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或由病灶以上或以下结构来代偿。②系统间重组。由一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来代偿,如由皮肤触觉来代替视觉等。并认为在此过程中,特定的功能训练是必需的。

功能重组的主要形式有:①古旧脑的代偿。哺乳类动物的脑部在发育上可分为古、旧和新三个部分。新的部分在人脑的最外层,占人脑的大部,位置外露,由终末血管支配,难以形成侧支循环,容易受到损伤,而且不易修复;但古、旧部分在内层,血运丰富,双侧支配明显,因此在新脑的部分损伤以后,其较粗糙和较低级的功能即可由这些部分承担。②对侧半球的代偿。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双侧支配是存在的,一侧半球损伤后,其功能常可由对侧半球代偿的事实已有许多例证。在正常情况下,同侧支配处于次要地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对侧半球功能发挥代偿可成为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基础之一。在中国已有半球切除后康复成功的例子。因此,对侧半球的代偿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典型案例。

脑功能重组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一旦人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外伤后,中枢神经系统也会进行功能重组,帮助机体进行功能恢复,这也是神经系统疾患再学习和功能恢复的主要机制之一。以往功能重组在脑损伤后才被激活以促进功能恢复或是代偿失去的功能。已有研究认为,功能重组一直都存在,这是人们适应日常环境的基础,脑损伤后这种功能重组的能力更加增强。然而,如果进行了错误的训练也可以使在随意运动时皮质的募集发生异常,从而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如音乐家的局灶性手痉挛等。脑的功能重组可能涉及多种机制。依赖于活动的突触连接的改变和成人皮质区域的重组,涉及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两种机制。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了用各种康复治疗方法,以促进功能的重组向着有利于功能恢复的方向发展,以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