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此理论强调任何意义学习中必然包括学习迁移,即意义学习都基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受已有的认知结构影响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他认为已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等影响着迁移水平。若已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可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即具有可利用性。已有的认知经验概括程度越高、包容范围越大,则迁移能力越强。若已有的认知经验与新学习之间能够明确区分,即具有可辨别性。二者可分辨程度越高,越有助于避免混淆,进而促进迁移。若已有的认知经验掌握牢固,则具有稳定性。
奥苏贝尔强调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其特性对迁移的作用,随后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探讨,提出了更为细化的理论。K.J.霍利约克、D.金特纳等人提出了迁移的符号性图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等,认为当已有表征与新表征相似或匹配时,即产生迁移,其中表征包括事件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强调已有认知结构的特性对迁移产生的影响,这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状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具有启示意义,但该理论并未论及学习者如何有效地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当前学习材料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