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范式 :
启动范式是基于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能够考察长时记忆中稳定的知识表征,能够通过特定的实验操作同时考察自动性加工和控制性加工。启动范式的渊源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D.E.梅耶等于1971年的开创性实验:在视觉上呈现一个单词(即启动刺激)和一个字符串(即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尽快判断该字符串是不是一个词。大量实验重复验证的结果是:与语义无关的启动-目标词对相比,被试对语义相关的启动-目标词对做出判断的速度更快。最初的研究中以词对的方式同时呈现启动和目标刺激,随后的研究对这一程序进行了改进,即先后顺序呈现启动和目标刺激。
经典启动范式实验中刺激呈现的基本序列是:每次实验以一个线索如“+”“*”开始,以使被试的注意朝向将要呈现的刺激;紧接着注视线索消失,启动刺激出现,一定时间间隔之后呈现目标刺激。在大多数实验中,目标刺激一直呈现直至被试做出反应;在少数实验中,目标刺激呈现一定时间后会消失。反应时是启动范式中的主要反应变量,所以一般要求有足够的实验次数以保证反应时的可靠性。这些实验快速连续进行,之间有较短间隔。为防止被试疲劳,一般将实验分成多个区组进行,之间让被试短暂休息。
指导语的设计是启动范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典的启动范式中,指导语要告知被试将参加一个词语识别的实验,任务是快速判断目标刺激是不是词或根据效价对其进行分类。为增加任务的可重复性,还要告知被试第一个刺激(即启动)是分心刺激,他们只须对第二个刺激(即靶子)进行反应。通过这种设计可尽量避免被试有意识注意并记忆启动刺激。在阈下启动中,无须说明启动刺激。在启动范式的程序设计中,除了上述情况需要考虑之外,还需要操纵一种与启动条件形成对比的控制条件——无启动,即在目标刺激之前呈现一种中性启动或不呈现启动,作为最后评估启动效应的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