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态

2024-02-10

    静息态 :

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静息态常被用作对照条件。操作上,一般要求被试保持清醒,不思考具体问题。从研究对象上看,静息态研究主要关注脑的自发活动。

21世纪以来,对静息态的研究主要源于两方面脑影像研究的线索:①具有相似功能的脑区在静息态下的功能磁共振信号具有高度同步性。这种同步性主要由信号的低频(0.01~0.1赫)成分贡献,为了对低频成分进行有效观测,数据采集时间通常要持续数分钟(如5~8分钟)。上述研究结果说明静息态脑自发活动是高度有序的,而不是随机噪声。在任务中共激活的一些脑区在静息态下倾向于保持着低频的“通信”,这种相关性常被称为“功能连接”。这些功能网络中的大部分可以用其他电生理手段检测到。关于这种自发振荡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研究者已发现这种自发波动可以较好地解释被试行为反应及任务诱发激活在试次间的变异。有一部分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的脑网络在人脑发育早期就可以被发现。方法学上,常用于刻画功能连接的方法包括基于种子点的相关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也有学者从功能分离的角度对自发活动的幅度进行量化。②默认网络的代谢活动在静息态下高于全脑平均水平,其活动强度在静息态下高于任务状态。但在静息状态下,默认网络的脑血流与脑耗氧并不存在失匹配现象,这表明默认网络在静息状态下的较高活动水平仅仅是保持了一种“基准”状态而非激活状态。关于默认网络在静息态下的功能意义与作用尚不清楚,可能与情节记忆、计划未来、自我参照等心理过程有关。

静息态实验具有简便易操作、方便患者配合等特点,适用于脑疾病的研究。很多医学家将其应用于脑疾病的早期诊断、药效评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