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

2024-01-13

    发散思维 :

发散思维通常与它在认知过程中的对立面——会聚思维相伴出现。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J.P.吉尔福德首先区分了发散思维和会聚思维这两个概念。发散思维通常发生在自发的、顺其自然的且非线性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探索出来许多种可能的想法,而这些多种想法之间有意想不到的联结。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①流畅性。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聚大量关联性较弱的潜在答案,表现在答案总数上。②灵活性。即能够跳出既有范畴思考潜在答案,思考过程不拘泥于某个固定模式,触类旁通,表现在答案的种类上。③原创性。即对事物处理能提出新异独特的方案,表现在新异答案数上,以及思考过程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分析的周密程度(精细加工性)上。发散思维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

发散思维工作模式

自从吉尔福德提出智力结构理论之后,作为其中的核心概念,发散思维就长期在创造力的研究中占统治地位。智力结构理论认为,人类创造力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思维,而非会聚思维。因此,发散思维的测量与培训成为在实践中帮助个体提升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创造力测量中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就是围绕发散思维能力展开的;企业中的创造力拓展项目(如头脑风暴等)也强调促进发散思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