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自动思维

2024-01-04

    负性自动思维 :

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T.贝克情绪障碍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核心。其特点是:内容消极、自动涌现、产生迅速且简单、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因素分析的研究表明,负性自动思维包括个体适应不良、负性自我概念或负性期待、个体低自尊、放弃或无助感4个方面的消极思想。

负性自动思维与沉思有一定联系,但又有区别:一方面,沉思包含自动思维中的消极主题;另一方面,负性自动思维是对相对短暂的失败和沮丧的评估,而沉思包含一连串重复、循环和消极的思想,可以作为对最初负性思维的回应。

美国心理学家S.D.霍伦和P.C.肯德尔于1980年设计出自动思维问卷(ATQ),作为评价与抑郁有关的自动出现的消极思想的频率,用来寻找抑郁患者表达自己认知体验的内在自我描写。问卷共30个条目,所有条目合计的总分为负性自动思维的反映指标,总分越高表示负性自动思维出现的频率越高。

负性自动思维主要被应用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负性自动思维出现的频率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对抑郁程度有较高的预测性,是心理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纠正病人负性自动思维的常用方法是行为认知疗法,通过帮助病人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引导病人将最棘手的思维与替代思维相结合,以达到认知行为矫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