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心理委员

2024-01-06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 :

通常每个班级设置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其主要角色行为体现在4个方面: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者、心理危机问题的发现者、同学心理健康的支持者、自身心理健康的示范者。每一位心理委员都要接受系统而规范的培训。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是中国心理工作的一项创举。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高校中“校级专职心理教师—院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的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最基层的角色,主要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提前预防、尽早发现、陪伴疏导及转介诊治,使心理危机预警工作更迅速、更能防患于未然,真正起到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从被动等待向主动关怀转变。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是结合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班级管理以及学生集中住宿等特点而形成的,是中国心理工作的发明创造,并通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在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的指导下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于2006年12月18日在天津大学成立,此后主办一年一度的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自2006年举办第一届研讨会以来,至2019年已经连续举办14届。通过一年一度的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不断提出改进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新举措,如出版了《心理委员工作手册》(2007,2017)、《心理委员的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2010);2017年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服务平台成功上线;2018年首次发布《心理委员工作蓝皮书》;2018年5月31日由天津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承办了以“班级心理委员”为基础的首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2018年9~11月,举办了首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的评选,产生了100名首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30名“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提名奖”获得者,为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提供了榜样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