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动机

2023-12-27

    交往动机 :

是一种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在交往需要基础上发展起来,包括个体对社会中他人亲近的需要、关心与帮助的需要、友谊与爱情的需要、认可与赞美的需要等。这些需要使人与人之间结交朋友,密切感情,沟通信息,隶属群体并参与群体活动。人类的交往动机反映了对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求,相对于满足了安全需要后出现的归属需要。

交往动机水平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交往需要高成就需要低的人,选择与他人一起而不管这个人的能力如何。交往需要低成就需要高的人,愿意选择最具有胜任力的人交往。

人类的交往动机与恐惧有关。美国心理学家S.沙克特对交往动机与焦虑关系的经典研究表明,高恐惧感的人比低恐惧感的人更愿意合群,合群提供了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机会,以此来降低自身的恐惧感。人类的交往动机与忧虑存在相关。研究表明,恐惧与忧虑对合群显示出相反的效应。高忧虑者较低忧虑者倾向于不合群,与他人在一起时会增加其忧虑感,倾向于回避他人。出生顺序也是影响合群的因素,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的交往动机强些,这与父母对第一个孩子关心多些有关。

对交往动机有两种理论解释。①交往动机是基于自然选择而与生俱来的需要,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决定了交往的内在动力。②交往动机是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经验获得的,因为婴儿会受到他人给予的积极关照,如喂奶、洗澡、保暖等,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婴儿以“积极刺激”的微笑、拥抱等给照料者以愉悦性回报,这种合群行为通过正强化而不断发展。

交往动机在个人主义文化环境与集体主义文化环境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个体交往动机较强,更期望有更多的交际性活动,但这种交往活动不具有亲密感。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亲密感强,但交往技巧较弱,因此其交往动机与交际行为都略为逊色。

交往动机在交往需要基础上发展起来。当交往动机满足了交往需要时,个体会感到安全,有依靠,从而增加生活的勇气。相反,没有交往动机,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会感到孤独、寂寞,从而产生焦虑和痛苦。若剥夺人的交往行为,将其置于孤独状态中,个体就会丧失安全感,产生抑郁、冷漠和敌意,甚至导致人格障碍。交往动机还依赖于个体的交往经验,在生命早期,个体若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离群索居,交往动机就不能获得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