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概述

2023-11-21
课堂管理概述:教师要顺利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至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主要具备两个功能:一是促进功能,二是维持功能。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15世纪以前,学校采用的是个别教学形式,即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一起学习的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也无固定的修业年限和上课时间。16世纪,一些欧洲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课堂教学的尝试,课堂教学开始萌芽。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证了课堂教学制度,奠定了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此后,课堂教学很快在欧洲各国普遍推广,并日趋完备。我国的课堂教学是在清末兴办学堂以后开始的。一般认为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直至今日,课堂教学始终是世界各国学校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个别教学好比“手工抄写”,效率不高;课堂教学好比是“印刷术”,大大提高了效率。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的优点:第一,由于课堂教学按照学生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教学班,教师同时对几十名学生上课,扩大了教学对象,加快了知识传授的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二,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班级,他们在班集体里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第三,不同学科按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轮流交替上课,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习疲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然而,课堂教学上述三个优势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即课堂管理。课堂不同于教室,教室只是由桌椅、讲台、黑板和门窗等所组成的房间,其本质是教师和学生上课的场所。它是构成课堂的情境因素之一。但教师和学生并不是教室的必备条件,当学生下课时,教室里可能空无一人,教室已经不再是课堂。课堂也不等于班级,班级是学校里由一定人数的学生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学校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既不包含教师,也不包含教室,其活动范围比课堂教学活动广泛得多。班级活动既包括课堂教学活动,也包括课外文娱、体育、学科和科技兴趣小组等活动,甚至还包括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但是,课堂教学也可以由几个班级在同一个教室里进行。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因素所构成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而设计的,并对他们起作用。课堂功能的发挥和实现,都是通过学生的心理变化来反映的。而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又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课堂情境,教师和学生便无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在这三大要素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里采取有效的措施,协调三者的关系。这样的协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课堂管理。因此,我们认为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