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探索童心世界深层的困惑

2023-11-21
试图探索童心世界深层的困惑:作品细腻地把握了孩子式的心理和思考方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艰难的解答。成长的各种经历不断完善着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唤醒潜在的能力和倾向。人道主义伦理学认为,当一些心理上的需要未能正常地予以满足,就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心理反应。姐妹俩和埃德加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而产生成长的倾向,继而生发出渴望自由、叛逆、厌恶等其他心理。这些心理与探寻秘密的欲望共同引发种种内心波澜与冲突。纯真的世界与成人社会不断摩擦;无知单纯与虚伪精明相交织,显现了儿童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挣扎心理。作者将一种饱含痛苦、愤怒、同情和怜悯的激情深埋在作品中,细腻地捕捉人物稍纵即逝的表情动作,神经毕剥、颤抖哆嗦之类的词语在文中数不胜数。他通过描写人物内在的心理动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的道德和理性光芒,显示出高尚的人性,这也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从陌生女人在13岁时第一次见到R作家的惊异,观察对方所做所为的满足感,偷窥私生活的欲望,到与他共度良宵的心潮翻滚等无数心理画面均被作者细腻捕捉到,把她“原先散乱的全部激情,把那颗压迫在一起而一再急不可耐地喷涌出来的整颗心”一股脑儿倾吐出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实社会对妇女的压制,通过描写这股力量的强大,显示出被压制程度的深。这种深同样出现在儿童的世界里。埃德加在面对母亲与男爵公开进行欺骗和说谎时,沉默继而奋起抗争,这些经历夺走了自己的单纯和无忧无虑的快乐,秘密越是被掩盖,小男孩越是愤怒,越想揭开。正如茨威格本人的经验一样,“有不给予的东西才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欲望,只有遭到禁止的东西才会使人如痴若狂地想得到它。”[6](P40)直到微笑着折磨两个大人,不再给他们解释和喘息的机会将自己无形的铁链系在他们身上,才获得内心的满足。然而这种满足最终还是被理性束缚和驾驭,小男孩重新走上了健全的人格道路。

  茨威格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他发自内心热爱维也纳,热爱和平、珍视人类文明。然而残忍、暴力和灭绝人性的战争严重打击了他所坚持的人道主义理想,战争社会中的人们丧失了理智,变得疯狂。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仇恨,思想言论、情感精神等都失去了自由。作为一名犹太人作家,茨威格流离失所,饱受屈辱。民族压抑以及民族遭迫害的事实不断使他感到痛苦和绝望。他不断地思索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境遇,用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艰苦的探索,通过众多的小人物的遭遇反映现实,试图挖掘人性的美好品质,以此净化人心、维护人类的良知,展现出这个人道主义作家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也为读者提供了指向茨威格内心世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