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023-11-05
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幸福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幸福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追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幸福是人对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等实现的心理体验。关于对教育这个概念的释义,广义来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从狭义来说,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定义,都表达了教育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一本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终极目标也是幸福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也指出,人的需要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和情感体验,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也是幸福最高层次的追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幸福教育的必要手段。《辞海》中释义,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因此,幸福的直观体现的是人的心理体验,与个人的心理特征,例如需要、动机、态度、性格、气质等内在因素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心理健康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产生幸福体验的重要条件。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身的自我满足感,拥有幸福的情感体验。而且,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帮助人树立适当的目标,从而提高自己的价值感,正确调整自己面对挫折的心态,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个体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从而体验快乐,收获幸福。因此,实现幸福教育,必须有心理健康教育做基础。

  (二)幸福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目的和方法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多倾向于能力培养和励志教育,关于幸福教育的内容较少。分析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不强的原因可以发现,幸福教育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幸福感较低,而且获取幸福的能力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幸福教育做支撑。幸福教育不仅为人的物质需求和幸福奠定基础,同时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幸福拓宽了深度和广度。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他们的个人心灵成长,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包括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实现的理想。幸福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目的,它不仅要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的体验,而且更要让学生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法,让学生从体验幸福教育的过程中真正从灵魂深处感受和获得教育。因此,幸福教育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既在教育过程中切实体验到幸福,又在幸福体验中真实获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