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大及物性过程对女主人公心理的分析:全文共196个小句,其中女主人公的及物性过程小句多达86个,约占43.4%,各类及物性过程小句的分布情况统计如下:
物质 心理 言语 行为 关系 存在 总计
数量 26 29 10 11 9 1 86
比例 30.2% 33.7% 11.6% 12.8% 10.5% 1.2% 100%
从上表可看出,女主人公的六大类及物性过程中,心理过程最多,物质过程其次,行为、言语和关系过程数量相当,都比物质和心理过程少一半左右的数量,存在过程最少,只有1个。
1. 心理过程:
女主人公的心理过程小句占33.7%,共29个,相关过程动词有:“like (7)”,“want (16)”,“know (2)”,“suppose”和“feel (3)”,可见小说作者多用重复手段,在数量上构成及物性结构失衡突出(张德禄 2005: 117),来增强语义表达效果。这些小句都是“感觉者”“I”充当主语,凸显了女主人公的主体意识,让读者更有效地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渴求的强烈。
2. 物质过程:
有关女主人公的物质过程数量仅次于心理过程,占30.2%,共26个,其中 15个小句的过程动词为不及物动词,这些过程没有受动者,体现出女主人公没有丈夫关爱陪伴的孤独处境,特别是两次出现的“stand”,是静态不及物动词,更能体现女主人公寂寞孤单的心境。
3. 行为过程:
女主人公的行为过程小句占12.8%,共有11个,行为动词“sit”“look at”和“study (2)”集中出现在一段话中,表达女主人公在回到旅馆后照镜子的一连串行为过程,构成了及物性结构失衡突出。联系情景语境,上文女主人公在捉猫的去途与归途中两次遇到旅店老板,后者对她殷勤关切,因此她从旅店老板那里得到了被保护的满足,心理过程一连串“like”直接揭示了内心对旅店老板的好感;而接下来这4个行为过程则间接地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情感,集中描述了她用镜子仔细打量自己的行为,表明她开始关注自己的女性特征,间接反映了旅店老板的关切给她带来的满足与愉悦之情。
4. 言语过程:
有明确言语过程动词的言语过程占11.6%,共10个,通过直接引语的形式向读者直接呈现女主人公的内心想法,如女主人公和丈夫的对话:“I wanted it so much,” she said. “I don’t know why I wanted it so much. I wanted that poor kitty. It isn’t any fun to be a poor kitty out in the rain.”这个言语过程中的说话内容包括4个心理过程动词 “want (3)”和“ know”直接传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态度,这里是对猫的渴求之情和对雨中之猫的同情态度。
5. 关系过程:
小说中涉及女主人公的关系过程占10.5%,共9个,过程动词为“be (3)”,“get (2)”和“have (4)”。其中小句“She had a momentary feeling of being of supreme importance.”出现在女主人公寻猫未果失望而返的途中再次遇到旅店老板,后者向她鞠躬之后,女主人公(“载体”“she”)终于作了主语,“极其重要(being of supreme importance)”的形象得到突出;另外这里还使用了语法隐喻:
隐喻式:She (载体) had (关系过程) a momentary feeling of being of supreme importance (属性).
一般式:She (感觉者) felt (心理过程) momentarily that she was (关系过程) extremely important.
此小句为跨类式结构隐喻,由心理过程转为关系过程,感觉动词“feel”被名物化为“feeling”,关系过程动词“was”名物化为“being”。一般式突出心理感受的动作,而隐喻式这个占有型归属过程则突出了感觉者“she”对感觉的占有,因而凸显了参与者“she”,即女主人公“极其重要”的主体形象。
6. 存在过程:
涉及到女主人公的存在过程只有“There were only two Americans stopping at the hotel.”这一句,比例只占1.2%,是对女主人公和她的丈夫的出场介绍,由于是作者的客观全知视角描述,也就无从探求女主人公的心理世界。
从六大及物性过程对女主人公心理的分析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