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平均的习惯。富人在中国社会被当做是财富与权利的结合体,因为有了财富他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权利,而这种行为与我国的古代平均主义思想相违背的,如太平天国时期的“无处不均匀”强调的就是在各个方面达到利益的平均化。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平均”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公平,也就是公平主义。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5年提出了公平理论,认为:人是社会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是人的天性,追求公平是人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公式QP / IP=QX / IX,其中QP是自己对所获得报酬的感觉,QX是自己对他人所获得报酬的感觉,IP是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IX是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当出现不平衡时(这里只讨论QP / IP
1.2集体主义影响
我国是集体主义国家,经过思想文化和政治的双重倡导,“孝”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由于“孝”的要求,才构成一个庞大的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家庭之上,形成宗族;宗族之上,形成家族;家族之上,形成社会。中国古代的集体主义由此得以产生。这种情况下个体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根据研究,在集体主义国家,个体更加容易形成依赖型的自我,也就是说,个体行为和认知框架更多地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因此更容易产生从众现象。近期网上或是电视上出现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李双江儿子强奸事件”等,都受到了很多人的谴责,这一方面表现出了人民对于这种事件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一些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慢慢形成泛化,开始对整个社会的富人群体产生仇恨现象,对富人群体进行抨击,这种不理智行为也引起了从众现象,更多的人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情况下对这一群体进行批评。
2.3儒家思想对富人的观点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从一些古代经典之中可以看到,古代富人的名声并不好。这就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富人缺少道德、破坏公平,仗势欺人,而且每一个老百姓都希望有一种规则的存在,这种规则就是一种可以使他们通过公平的手段而获得应得的东西的秩序,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