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书面语体差别对汉语语法特点的影响

2023-10-13
汉语口语、书面语体差别对汉语语法特点的影响:与印欧语系语言比较,汉语语法的根本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但也有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说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但汉语构词中又存在“子”、“老”、“阿”、“初”等作为构词词缀与词根构词的方式;在构形方面,汉语中同样存在可以加在表人名词后面的“们”,表示复数意义……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并不是完全没有形态变化,而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曾举例说“说汉语的词序特别重要,似乎暗示印欧语里词序不那么重要。实际情况恐怕不是这样。拿英语来说,词在句子里的位置相当稳定,倒是汉语的词序显得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当然不能说汉语的词序一定比英语灵活,可是我们也不能说汉语的词序一定比英语不灵活”[2]例如:

  我不吃羊肉~羊肉我(可)不吃~我羊肉不吃(吃牛肉);

  并着重说明汉语语法的“意合法”――“汉语句子里的虚词到时常常可以‘省略’,特别是在口语里。”例:

  买不起别买。(要是买不起就别买);

  除了朱德熙先生所举的例子,还有其他学者在其着作中经常援引一些类似近现代的经典小说、戏剧中的“书面”言语(包括近代很多戏剧、小说中的半文言半白话式)来佐证,但这些其实都是剧中(或小说中)特定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特定“口语”。赵元任就曾在其《汉语口语语法》绪论一章中,明确提出“汉语口语的来源”包括“有意代表现代口语的文字材料。这些是现代戏剧和小说里的对话,如曹禺和老舍的作品。我也引用了我的翻译作品(《阿丽丝漫游奇境记》,《最后五分钟》等。”[3]

  当然,朱德熙先生说的也很明确,这些似乎是离经叛道的特例大都出现在“口语”中,也就是说这些不符合规则的特殊情况大都是交际的双方在特定的语境下说出的特点的话语,交际双方不会觉得这些不顾及语序和虚词的话语如何不妥,也不会产生任何歧义或交际障碍,因为交际双方都处在特定的语境中。换句话说,在特定的语境中,一切书面语的规则似乎都可以忽略,交际双方凭借共同的社会心理文化、外部自然环境、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也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推而广之,不但在汉语口语中,语序和虚词对于表达语法意义有时会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在以英语口语为代表的印欧语口语中同样存在,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符合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

  因此,我们讲与印欧语系语言比较,汉语语法的根本特点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词序)和虚词(包括量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主要是指在规范的书面语体的前提下得出这个结论,而不应包括大量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汉语口语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