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称谓与文化心理

2023-08-30
父亲称谓与文化心理:语言认同性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且推动文化心理的形成。本文认为语言认同性是导致父亲称谓不同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文化心理与称谓选择也密切相关。语言认同性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融合。不同语言间的特点越相似,语言认同性越高。正如黄亚萍和刘晓宁所说,语言认同性是一种文化与文化认同性的象征。因此,选择了一门语言或一种语言变体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同样,当人们选择了一种父亲称谓时,他们也就选择了与称谓相关的某种文化。

  然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理对语言认同性的态度也有重大影响,这与文化心理和父亲称谓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任何一种文化可以接受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会扞卫该文化独有的特点。因此,一种文化心理源于很多因素而不是单一的元素,而且语言认同性有助于发展文化心理。

  总的来说,人们通常用一种文化心理观念来代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念。在一个言语社区里,人们通过语言,即共同的文化交流工具联系起来,和彼此交流,形成自己的文化群体,文化群体所独有的文化认同性体现在了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中。通过在言语社区中研究语言认同性,我们很容易发现,当一个言语社区的文化越相似,该社区的语言认同性就越高。在研究过程中,“爸爸”,“爹”,“大”共存于当地的言语社区中,因此,人们意识到“爸爸”,“爹”或“大”是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情境中指代父亲的称谓。那些使用同一称谓的人似乎更加亲切,也更加容易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团体。

  在某一语言环境中,一个人代表了开放的,积极的文化载体。当一个人以语言的方式传达文化信息时,其所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就变成了语言认同的标志。因此,语言认同性不仅关于心理和文化,它也是形成文化心理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