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特征形成的心理动力论

2024-02-25
性别特征形成的心理动力论:

有关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理论之一,渊源于机能心理学派。

它强调动机在形成性别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重视男女两性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的因果机制以及决定驱动力的动机刺激或情境。认为性别机制是使性别驱力得以满足的外部性别行为方式,性别驱力则是性别机制的内部条件。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行为来说,性别机制是回答“怎样”的问题,即男女两性在一定的性别情境下如何适应以表现和形成相应性别行为的问题;性别驱力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男女两性在一定的性别情境下为什么会表现和形成各自不同性别行为的问题。性别机制和性别驱力的关系,是性别驱力发动性别机制,性别机制可以转化为性别驱力。

当男女两性在一定的性别情境中形成性别行为的定势时,接受性别行为模式的刺激并做出反应,由于对性别情境和性别行为目标的定势,性别行为模式的刺激使男女两性知道性别情境中性别行为的某些特点,而性别反应的目的则在于表现和形成相应的性别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性别机制原由外在性别情境刺激发动起来,并持续活动下去,不再需要性别行为动力的补充,本身就可以转化为性别驱力。

性别特征形成的心理动力论,十分重视性别行为在性别驱力作用下的适应功能,强调性别动机在性别行为形成中的作用。男女两性在一定的性别情境下,即在一定的性别行为活动模式的刺激下,不断地获得、确定、组织和评价各种性别活动经验,然后,利用这些性别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适应相应的性别情境而形成性别特征。

因此,性别动机和性别行为的适应意义、性别行为对过去性别经验的依赖、性别行为对未来性别活动的潜在影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由于性别特征形成的心理动力论未能深入探讨性别动机的社会历史本质,并只限于个别性别行为动机的理论探讨,因而其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