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音

2024-09-07
联音:

听觉现象。

当两种不同频率的纯音同时发出时,人耳对刺激的反应不很精确而造成的一种听觉失真现象。包括差音和合音。塔蒂尼1754年报道当两个声音同时响时可听到第三个声音。

普罗姆波1865年对联音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他在一个有18名被试参加的实验中,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音作初始音,改变其强度,问被试在什么强度下可听到联音,进而推导出联音的频率及非线性过程的一些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被试对联音的觉察阈限差别很大:阈限标准差为12分贝,变化范围达28.5分贝。韦格尔和莱恩1924年提出声沉法(method of best beats)来估算联音的振幅和相位等问题。这种方法是让被试调节一已知正弦音振幅,使之与联音相近,当这两音振幅相同时,声沉最大。

此正弦音的振幅被视为联音振幅的估计值。

但对这种方法所得结果可有多种解释,故以后很少有人采用。

泽韦克1955年提出的撤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此法是同时呈现两个不同频率的初始正弦音(如1300赫兹和1500赫兹),当两音强度较大时(如90分贝),产生失真现象或联音,其频率为200赫兹;引入第三音(即撤消音)调节它的相位和振幅,使得200赫兹的联音完全撤消;再引入第四音,其频率与联音相近,若第四音发声后,听到声沉,则联音撤消不完全;再继续调节撤消音的周期与振幅,若听不到声沉,则撤消完全。

据此,撤消声的振幅就是联音振幅的估计值,其相位与联音为反相(反转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