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急性心因性反应”。
应激反应的一种。与“迟发性应激反应”相对。出现于急性应激条件下。由异乎寻常和来势迅猛的精神打击所致,症状在遭遇精神刺激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内出现。
主要有两种临床表现,一是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言语增多,动作杂乱,激越或叫喊;情感、言语多不协调。另一种是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为缄默少语,呆若木鸡,可长时间呆坐或卧床,无情感流露,近似亚木僵状态,对痛觉刺激也少有反应;此时可有轻度意识障碍。一般情况下,上述症状可持续一周至数周左右,然后自行缓解。在应激心理反应方面,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而又有所重叠的发展阶段。(1)焦虑反应阶段。
突发性的生活事件发生后,当事人不知所措、紧张焦虑、茫然惊恐,甚至有歇斯底里发作。(2)缓和安定阶段。当事人通过取得社会性支持和自我心理防御,使焦虑情绪趋于缓和,并且开始理性地面对现实。
(3)问题解决阶段。当事人将注意力指向应激源,理智地分析导致应激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可能通过消除应激源、逃避应激源等改变环境的策略,或通过改变认知评价、培养自己耐受挫折能力的方法解决问题。
该反应的强度和应激源本身的性质、当事人的人格特征及取得的社会性支持的质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