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性:违反社会规范的一种心理属性。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个体在不良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反社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果。在犯罪行为中的体现。按不同标准,可分为:(1)偶发反社会性与习惯...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亦称“反社会型人格”、“无情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一种。除具有人格障碍的特征外,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患者时常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妨碍公众,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伤害他人;行为冲动,缺乏羞耻心与罪...
反社会自我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雷德尔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关于犯罪人人格的学说。他认为,反社会性自我具有操纵超我的作用。操纵超我有四种类型:(1)巧妙地避开良心的谴责,以满足反社会冲动。表现为:压抑、遗忘当时的意图;寻...
反向心理学:心理治疗理论的一种。通过鼓动而不是攻击疾病症状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所有治疗技术及理论依据的总称。临床应用表明,采用直接“攻击”症状的治疗策略对有些患者疗效不佳。采用迂回的办法,即先鼓励患者充分地表现...
犯罪对策心理学:法制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与犯罪对策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原理、方法和心理学谋略在同犯罪作斗争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司法机关揭露、惩罚、矫治、预防、预测犯罪和逐...
犯罪后心理:犯罪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包括犯罪已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后产生的心理状态与特点。广义包括行为人实施犯罪后,在侦查阶段、预审阶段、诉讼审理阶段和服刑阶段的心理。狭义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一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