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意向:个体的某些犯罪需要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意识指向活动。犯罪心理形成的标志。由个体违法尝试的需求和体验引起,在不良习惯和态度的基础上形成。当个体通过违法尝试获得实际利益和愉快体验时,其非分要求即日趋膨胀,不...
犯罪诱因:客观现实中能满足犯罪人需要并引起犯罪动机的刺激物或对象。既可以是物质的,如他人财物是财产犯罪的犯罪诱因;亦可以是精神的,如色情书画和影像作品是性犯罪的诱因。可分为两类:(1)正诱因。即能满足犯罪人需要而...
事件相关电位 :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常通过给予被试特殊的心理学刺激(如文字、图片、图形等)来诱发与之相关的电位。事件相关电位本来称为诱发电位(EPs),加拿大神经学家H.沃恩在1969年首次使用了事件相关...
犯罪与人格:书名。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着。1946年出版,1977年出版第三版。书中强调人格类型与犯罪的关系,认为大多数社会行为既是情境性习得经验的结果,亦是由人格相对稳定的遗传因素造成的。遗传在预先确定个体的犯罪倾向...
犯罪与人性:书名。美国犯罪学家J.Q.威尔逊和赫恩斯坦着。1985年出版。作者在书中探索犯罪的心理原因,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包括犯罪行为,都是人在衡量行为后果的基础上选择的,行为人认为得大于失时就会犯罪。犯罪所得是指物质利...
犯罪隐语:俗称“黑话”、“切口”。犯罪人之间流行和使用的特殊语言。一部分由旧时代遗留下来,大多是随犯罪现象的变化,由犯罪人编造并沿用成型。主要特点:(1)隐蔽性强。用比喻、割裂、拼凑、借用、藏头露尾、谐音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