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型犯罪心理:出于娱乐及游戏性动机而进行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1)犯罪并非出于贫困、复仇等,而是为满足好奇心,寻求刺激,发泄不满情绪,或填补精神空虚,从犯罪过程中获得游乐性的精神满足,其游乐欲望恶性膨胀,具有...
游戏认知同化说:亦称“游戏认知动力说”。游戏理论的一种。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同化超过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这种不平...
游戏宣泄论:游戏理论的一种。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驱使儿童去游戏的,是心理生活的快乐原则。游戏与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自动调节。在儿童的游戏中,快乐原则表现为能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
游戏性别差异:男女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在儿童出生后第二年出现,以后随年龄增长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从游戏的社会性来看,男孩对事情和物体更感兴趣,倾向于找比自己大的伙伴玩,对伙伴的苦恼似乎漠不...
游戏学习说:游戏理论的一种。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根据他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儿童的游戏是学习行为中的一种,受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也受学习的效果律和练习律的影响。假使一个人在情境(S)...
游戏训练:心理训练的一种。以游戏为手段,促进处境不利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发展。其根据是维果茨基等人关于游戏发展价值的看法和对处境不利儿童游戏的观察。许多观察表明,处境不利儿童与中产阶级子女相比,很少玩象征性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