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着。美国纽约维肯出版社1971年出版。作者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主要代表作,探讨社会伦理心理学的作品。
全书共八篇23章。
主要内容:(1)反对弗洛伊德将破坏本能和爱欲本能并列的看法,强调人性基本是好的,破坏性是派生的,人类社会的前景是乐观的;反对传统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强调人是主动的、能创造的。(2)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照搬机械论的方法,主张科学必须有成效地解决复杂的心理学问题,尤其是传统科学方法难以解决而由非科学(主要是文学、宗教)作为信仰问题来处理的真、善、美及价值论问题。
认为理想的方式是改善科学方法,扩大科学权限,以弥合科学与信仰的分裂,使人类的崇高抱负获得普遍确信。(3)提出自我实现的八条途径:①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活跃、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②把生活设想为一系列选择过程,每次选择都有前进与倒退之分;③自我实现意味着设想有一个自我要被实现;④当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表达,不隐瞒;⑤体验都指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是作出成长选择而不是畏惧选择,是倾听冲动的声音,成为诚实的和承担责任的人;⑥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且是在任何时刻、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⑦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⑧自我实现是一个程度问题,由多次微小进展积累起来。
(4)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人的“自我实现”,是形成丰满的人性,是人种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教育的目标是教人懂得生活是可贵的,满足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使意识保持清新,使人不断感到生活的无穷美妙。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学会成长。(5)系统而简明地阐述存在心理学。
该书集中反映作者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并显示其对超个体心理学的理论追求。中国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林方的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