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陌生情境技术”。
测量婴儿依恋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思和威特1969年提出。适用于2岁以下儿童。具体做法是,实验时将被测试的儿童与其母亲和一个陌生人以多种组合安排在实验室中游戏,来观察儿童在该情境下的情绪行为反应,以确定儿童的依恋类型。
各种组合方式为,婴儿与母亲在一起,与陌生人在一起,与母亲和陌生人在一起,独自一人时,母亲离开、回来时及陌生人出现、离开时等情境。据此安斯沃思提出了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等几种类型。
该测验自提出以来,随依恋研究的发展逐步完善和发展。1978年安斯沃思等人对陌生情境测验作了修订:延长了第一部分的时间,增加了测量依恋和探索行为平衡的重要性;对母亲不再有指导语;比传统程序中的玩具多,其中一些是不能动的;第三阶段由以前的3分钟改为7分钟,母亲和陌生人按一系列步骤接近儿童;第八阶段母亲回来时带回一个小玩具,而不是空着手。为使测验情境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后来的研究者又修改了编码方案和记分方法。施奈德·罗森及其同事1985年进行了修订,在划分依恋类型时,充分考虑到依恋系统内以及依恋行为和探索行为、拘谨害怕行为之间的关系、儿童已经发展的技能和反应方式,使之适用于18个月~24个月的儿童。
阿贝尔和J.L.贝克尔发展了一种新的尤其适用于19个月~24个月婴儿的编码方案,其中有四个独立的变量,即整个过程中儿童与母亲的交往、注意力分配、分离的不安全感、重聚时的拒绝。凯西迪和马文1989年提出了一个在陌生情境或者相似适用条件下对3岁和4岁儿童的依恋进行分类的方法,可以区分出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和混乱型四种依恋类型,还有一个七点式拒绝量表和一个九点式安全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