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译“母爱缺失征候群”。
因自幼失去母亲或自幼与母亲长时间分离而缺乏母爱导致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胆怯、抑郁、极度内向与自卑、缺乏自信心与信任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害怕挫折等。严重的可发展为依赖性抑郁症,即凡事都要依赖他人,毫无主见,不能处理即使是很小的事。多见于在孤儿院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中成长的儿童、少年。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20世纪40年代大量实证研究认为,母爱剥夺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直接的不良影响,不仅会直接引起苦恼(伴随失望与反抗),而且以后容易导致病态人格和情绪障碍。母爱剥夺导致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孩子的年龄、孩子与母亲过去的关系、剥夺的性质与时间长短等。
1951年鲍尔比出版《母亲照料与精神健康》。鲍尔比对母爱剥夺及其综合征的研究,在精神病学、心理学与少年犯罪研究等领域产生影响,也遭致一些批评,认为其观点过于强调母爱剥夺的严重后果。
也有许多实验表明,母爱并不一定是亲生母亲的爱子之情,其他人代替母亲给予孩子的母爱亦能产生相同的情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