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差异

2024-04-14

    品德差异 : 同一班级学生表现出的品德上的差别。它通常是由于学生的生活习惯、经验、家庭环境和社会风尚等因素影响所致。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对它也会有所影响。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忽视心理学原则也是产生品德差异的重要原因。例如,知行并重原则、个别差异原则、社会现实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都是培养学生品德所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学生的道德判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和对别人的道德判断,不仅只有年龄上成熟与否的差别,而且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的作风、智力的等级、文化的程度、情绪的倾向等等。
  品德发展的趋向大体是:①从特殊的道德规律,转向普遍的道德概念;②从外界所要求的道德行为转向内在的自我意识方面的道德规律;③从个人在集体中的武断意见转向彼此同意、大家遵守的标准。由于个体差异,这些品德发展的趋向存在着顺利和不顺利、迅速和缓慢的差别,教育就是要使这些趋向发展顺利,减少因个别差异而导致的差别。个别差异表现在认知、情绪和行为3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但品德差异着重表现在行为方面,实践是考察学生的品德和行为的主要根据。
  对于品德不良的心理因素,要用集体主义思想进行教育,在集体中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加强纪律性,培养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但既然存在着品德上的个别差异,这些培养项目,就不能限于一般号召和课堂宣讲,要因材施教,因年龄而异,因智力而异,因品德优良程度而异,因家庭而社会环境而异。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对学生品德培养的目标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要注意学生的品德上的差异,因材施教,达到以上共同的目标。
  参考书目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张德琇著:《教育心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