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 : 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属于应用科学。
内容与任务 咨询心理学的业务范围与基本职能的内容广泛,它不仅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关系密切,而且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医学相互交叉。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而不是患者。它的任务在于,为解决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心理负荷等)提供有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使人们的认识、情感、态度与行为有所改变,以达到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家庭的目的,增进身心健康。心理咨询是一个协助人们认识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发挥个人潜能、迈向帮人自助的过程,它的主要范畴包括:教育咨询、职业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及心理发展咨询。
发展概况 咨询心理学首先在美国兴起。20世纪初期,美国加速工业化,城市人口剧增,需要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员,在职业选择与培训方面急待指导。职业指导的目的在于根据智力水平和特点、能力、兴趣、气质等心理因素优选适合的工种,提高生产效率。1909年,F.帕森斯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为咨询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石。1908年,C.W.比尔斯在美国发起精神卫生运动,促进了心理健康咨询的发展。这个时期内,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正常人,重点放在青年人的指导与教育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对征募的士兵进行甄别与分类的需要,委托心理学家设计智力测验,推动了心理测量的发展。战后,军队使用的各种测验转为民用,测量兴趣、能力和态度的诊断技术为职业指导提供了科学手段。从1930年开始,J.M.卡特尔的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科学研究带动了以整个人格为对象的心理咨询,其中包括职业、人格、情感、家庭与健康等方面。30年代后期,职业指导、心理测量和社会教育逐渐联为一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3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萧条局面的缓和,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指导性谈话的临床咨询模式转变为心理治疗的模式。到40年代出现了"心理治疗的时代"。C.罗杰斯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1942)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它对心理咨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的退伍军人涌进高等院校。当时,入学、就业以及残废军人的社会适应等方面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1949年,退伍军人管理部(VA)与各大专院校合作,成立了许多社区和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
50年代前后,咨询心理学在质与量上又有迅猛进展。1946年,美国心理学会设立咨询与指导分支。1951年更名为咨询心理学会。当时规定:咨询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教育、就业和个人适应中的心理问题。60~70年代以来,咨询心理学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仅次于临床心理学的第2大分支学科。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咨询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事业也先后蓬勃发展起来。
中国的心理咨询起步较迟,直到7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人研究。近年来,北京、广州、上海、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和医疗卫生部门,已先后建立起心理咨询机构或咨询门诊,报刊、电视与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也纷纷开设了心理咨询专栏和专题。1987年出版了《咨询心理学》一书,从理论上探讨心理咨询的过程、形式、原则和方法,以及中国化的问题。1988年出版了《中国心理分析》一书,在临床医学方面,采用认识领悟心理疗法。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工作已逐步展开,但业务范围还比较狭窄。
理论与研究 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在不断发展中。它从初期主要选用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与经验总结,逐渐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技能与方法。最初,它的理论模式主要为职业咨询模式;当前,已发展成为决策模式与社会影响模式。决策模式是指在教育、社会生活与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决策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又与问题解决紧密配合,并突出认知的成分;社会影响模式由S.K.斯特朗率先提出,它的产生对当今咨询心理学的发展很有影响。在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工作领域内,自80年代以来呈现出3个特征:①加强综合性诊断分析,兼顾咨询对象在种族、文化、性别、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实验和测量,强调对过程的研究,并重视经验因素、认知因素、个人潜能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问题的探讨。社会影响的研究占有主导地位。经验性研究占有绝对优势。②在研究方法上,重视多因素设计与多元统计,并严格控制实验过程。改变以往重视概念化或理论化研究的倾向。③从人与环境相对的角度进行研究,体现出心理教育与发展的构想,采用心理健康与教育形式的相应配合。例如,不仅重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因素,而且重点放在矫正不良行为之上。
张人骏、朱永新、袁振国著:《咨询心理学》,知识出版社,北京,1987。
咨询心理学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