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2024-03-14

    游戏 : 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对游戏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F.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潜在的本能表现,儿童对游戏的需要,是儿童企图表现其内在本质和潜在于儿童中神的本源的意向。因此教育只应谨慎地追随于本能之后。福禄贝尔的游戏理论,对19世纪后半期西欧各国的学前教育影响很大,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S.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下意识的欲望和情感的暴露,是对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各种愿望的一种补偿形式。他还认为,游戏可促使儿童发泄他们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这些东西引起的焦虑。K.T.格罗斯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如女孩玩娃娃,是为将来作妻子和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男孩玩打猎捕鱼,是为成年时养家、谋生做准备。度勒和H.斯宾塞认为,游戏是儿童发泄过剩精力的方法。
  西方学者关于游戏的理论虽然众说不一,但是总的说来,都是从生物学或生理学的角度把游戏看作是一种生物本能,从而忽视了游戏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游戏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并通过游戏体验着周围人们的劳动、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时也理解和体验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游戏是实现儿童与周围现实相联系的特殊形式、特殊活动。因此,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都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
  游戏是促使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肌肉,发展视觉和动作协调的能力。通过游戏,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在集体游戏中,由于儿童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因而可以促使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高尔基称"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儿童的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质与量两个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儿童身心功能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M.B.帕顿从儿童游戏社会化这一观点把它分为 6类:①无目的活动。什么也不做,光在房间里走动张望。②单独游戏。多见于1~2岁婴儿,与别的儿童不发生关系,单独玩耍。③旁观行为。观看别的儿童游戏,自己不参加,有时则开口教别人应该怎样。④平行游戏。使用与别的儿童同样的玩具作同样的游戏,但不与别的儿童一起玩耍。⑤联合游戏。与别的儿童一起游戏,有时还互相借用玩具,但尚未组织化。⑥协同游戏。集团意识明显,出现领袖,形成有规则的组织化游戏。
  儿童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形式是:①创造性游戏。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反映着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例如,扮演汽车司机、解放军、售货员等等。这使儿童体验着成人的社会生活,有助于丰富儿童的认识,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②建筑游戏。也可以说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利用建筑材料(如积木、沙子、小石子等)来建造各种建筑物,例如造高楼、搭建动物园等。在这种游戏中,儿童通过想象模拟周围事物的形象,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设计创造才能,培养有关操作和劳动的技能技巧。③教学游戏。一种对儿童进行教学从而发展其智力的游戏。在教学游戏中,可以有计划地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提高儿童的观察、记忆、注意、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儿童的优良个性品质。④活动性游戏,或称体育游戏,是一种发展儿童体力的游戏。在活动性游戏中,可以使儿童练习各种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投掷等,从而使儿童的动作更正确、更灵活、更协调,也能培养儿童勇敢、坚毅、关心集体等个性品质。除以上4种游戏外,还有其他一些游戏形式,如为了娱乐目的而进行的娱乐游戏,为了表演故事或童话内容而进行的表演游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