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位技术

2024-02-09

    立体定位技术 :

15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最先提出了立体定位的构想。1873年,德国神经生理学家C.迪特马介绍了立体定位装置的原理并进行动物试验。1889年,俄国外科医师D.N.焦尔诺夫在此基础上制造出极坐标定位仪。1908年,英国医生R.H.克拉克V.霍斯利设计出三维坐标系统并制造出首台立体定位仪,之后以此为基础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改良版定位仪。

立体定位仪主要包括一个主框、头部固定器和一个或两个三维操作臂。不同种的动物(如大鼠、小鼠和小鸡等)配备不同的头部固定器。操作臂有一组三维立体移动滑尺,可以左右、前后和上下定量移动。在实验中,首先从立体定位图谱中查到某一脑区或核团的坐标,麻醉动物后将其头部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切开头部皮肤暴露颅骨,利用某些颅骨外面的标志(如前囟、后囟、外耳道、眼眶、矢状缝等)或其他参考点确定三维立体定位系统,移动操作臂到目的脑区或核团的坐标,标记并钻孔,插入电极或导管至一定深度,用于后续的刺激、引导电位、注射药物等研究。动物脑立体定位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脑损毁、刺激和脑电记录的精确定位中,成为研究脑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药理等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法。此外,还有适用于人类的脑立体定位仪及立体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及其他临床医学领域。

立体定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