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交感论

2024-01-30

    心身交感论 :

笛卡尔认为,人的身体及所有物质性存在是具有广延性的,即一定会在时空中占据特定的范围。因此,它们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心灵或精神的存在是非广延性的。对于非广延性的心灵,笛卡尔论证道:“我可以怀疑一切,却不能怀疑‘怀疑’。”这就是“我思故我在”命题。笛卡尔以此确立了心灵的存在。非广延性的心灵与广延性的身体是两种在本质上相区别的存在。笛卡尔通过“广延性”论证,将身体与心灵分离,建立了彻底的二元论。

笛卡尔将心灵与身体分离以后,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心灵与身体之间是如何发生互动的。他提出了一个松果体交互说的设想,即认为松果体是心灵与身体发生互动的器官。在西方古代医学中,松果体一直被看作一个神秘的腺体。古罗马医学家盖伦通过尸体解剖发现了松果体并为其命名(因其大小、形状与石松的果实相似)。之后波西多尼、梅修斯等人提出的心理脑室定位说将松果体想象为心灵发生的位置。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将松果体设想为规范心灵的场所。在此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论证了松果体的功能。他认为,人的感觉器官和运动肢体都是成对的、对称的,但是人所获得的感知和思维却是稳定的和单一的,这是因为松果体是大脑中唯一居于中间的不成对的结构,正是松果体将来自左右两个感觉器官的信号汇合成为统一的印象。

松果体在脑区的位置图

笛卡尔对松果体实现心身交流的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①身体的变化通过松果体影响心灵。心脏向大脑供血,同时在脑内形成了“非常纤细的……生命的精气”,大脑中的毛细血管最后都汇聚于松果体,于是,“生命的精气”就在松果体与心灵相遇,从而形成心理现象。②心灵通过从松果体发出的神经控制机体的活动。例如,当一个人看见一头动物正向他靠近,人的两只眼睛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两个动物的视觉图像投射在脑的内层。这两个图像最后在松果体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印象。居于松果体内的心灵看到了这些印象,就好像剧场的观众看到舞台上的演出一样。笛卡尔的这个比喻被后人称为“笛卡尔戏剧”,意指心灵就像一个居于松果体内的观众在观看来自外部世界的印象投影。有批评者进一步设想,居于松果体中的心灵就好比一个“微小的人”,他在松果体中看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投影。但是这个“小人”之所以能够表现出有意识、有智慧的特征,只能是因为他脑内的松果体中也居住着一个“微小的人”,而这个更微小的人的脑内的松果体中也居住着一个“微小的人”,如此无穷递归。这就是批评者用来反驳笛卡尔的“松果体心身交感说”的“小人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