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心理学

2024-01-26

    对话心理学 :

该学说强调在主客体的交互关系中所产生的新意义,这种意义既不完全属于主体,也不完全属于客体,而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关系中,主体与客体都没有“独立意识”,也没有“依赖意识”,主体不排除自身的历史性,客体也不排除自身的历史性,两者的历史性在对话中得到新的诠释,而这种新诠释恰恰就是研究的对象或目的,即效果现实性。对话心理学认为在对人的研究中并不存在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主客体,只应关注二者的相互作用,即相互理解,强调在“参与”或交互作用中获得真理或意义。

①对话心理学首先要排除理性的“独白”,避免“人-物”关系的自然科学模式,不再把人当作理解人性的工具,而是把人当作目的。主体有自身的历史性和前见,客体也有自身的历史性和前见。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不是绝对的主体,被试也不是绝对的客体,被试不是符号,他具有现实的关系和背景,有真实的动机、兴趣、情感等。

②在研究中主试与被试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彼此开放的关系,主试无须费力地将被试的个别特征抽象为普遍的法则,而应在具体的历史关系中理解被试的行为,不夸大主体的地位。研究者主动地参与所要认识的研究,既不过分突出主体性,但也不能丧失主体性。当主体试图去理解研究对象时,一方面,主体自身带着“有色眼镜”;另一方面,研究对象也同样生活在历史性之中,当进入研究场景时,二者便开始了一种平等对话和彼此理解的过程。事实上,心理学的研究在本质上就是“我-你”的交互作用过程。

③对话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而不是解释或说明。因为主体与对象之间永远都是一种相互理解的过程。个体的心理生活是个体对世界的主观把握和体验,它始终处于一种“视域融合”的状态。所谓视域融合,指个体的心理生活既不完全是过去的经验汇集,也不完全是当下的生活体验与理解,而是一种现在与过去的交融。换句话说,心理生活不是一种静止的实体,而是个体生活经验的融合,个体心理生活的现实性体现在经验的交互融合之中。在研究个体心理生活时,“对话”尤为重要。心理生活的本体意义体现在个体与文化以及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它并不抽象地存在于“某地”或“某时”。

④对话心理学强调研究的整体性,将个体的活动与行为置于社会、历史、文化之中。一方面,个体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个体也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