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情感教育 :
美国心理学家C.R.罗杰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C.R.罗杰斯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和理论为基础,提出“学生中心论”的教学思想,通过聚焦于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形成了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其具有实践意义的情感教育思想。
罗杰斯认为,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在于恢复人的价值和尊严,培养既有高度智慧、又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能够适应变革时代的“完整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为一体”的人。培养这种完整的人的有效途径不是通过传统的传授、理智训练,而是通过积极的人际互动,即情感的相互作用,因为情感是完善个性、促使个体支配现实、创造现实、实现自我的动力系统。情感伴随着并且时常促进着个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情感与追求行为的尽善尽美相关。
罗杰斯认为,改善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出知情活动统一的完整的个体非常重要。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个体的情感体验,增加爱、勇气和创造性,减少恐惧与仇恨,才能建立愉快和温暖的人际关系。情感是个体心理最主要的成分,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其中教师的情感态度决定着教学关系发展的质量和方向。教师的教学技术、专长、讲授和演示以及众多的书籍等虽然都有可能被当作重要的资源加以利用,但真正的教育并不源自于此。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和学习者彼此关系中的态度。如果教师能够表现出真诚、尊重、包容、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那么所收获的不仅是成绩的改善及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会体现在学习潜能的发挥、自信心与创造性的不断增强、对他人更加友爱等方面。罗杰斯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选择者、组织者、计划者、指导者、决定者和评价者,而是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