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
是自我系统的动机性成分,作为肯定自我的驱力、维持自尊的途径、寻求自我评价的动机,其核心假定是个体有增强自尊、提高个人价值感、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的需要,并具有自我提高和自我保护两种功能。
自我提升常见的表现形式有:①过分宣称。夸大自己对事物的了解或掌控程度。②自利归因偏向。把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因于他人或环境。③优于平均效应。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积极品质和更少的消极品质。④控制错觉。过高地估计对结果和偶发事件的控制程度。⑤不切实际的乐观。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比他人经历更多的积极生活事件,遭遇更少的消极生活事件。⑥选择性地接受和反驳。不加考虑地接受与自我有关的积极反馈,却极力反驳与自我有关的消极反馈。⑦自我设障。不确定是否能完成任务时便设置障碍,从而将失败归咎于外部障碍。
自我提升常用的测量方法有:①一致性比较。依据自我评定与客观指标、人际评定或行为表现的比较结果来衡量自我提升的强度。②自恋和社会赞许倾向评定。借用自恋性人格量表、社会赞许性回答问卷和各类欺骗量表考察自我提升。③作用机制测查。借助实验、问卷、日记等手段考察自我提升的表现形式。④内隐自我提升测量。通过与自我有关内容的反应时的变化来推测自我提升的潜在表现。
影响自我提升的因素有:①信息特征。包括个体人格特质的重要性、可修改性、模糊程度以及人物的诊断性等。②情绪体验。积极情绪维持自我提升,消极情绪削弱自我提升。③自尊与自我概念。自尊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自我提升,自我概念的效价和重要程度与自我提升息息相关。④社会情境。朋友关系、比较对象的具体化程度等会对自我提升产生影响。⑤文化。自我提升更普遍存在于个人主义文化中,集体主义文化中则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