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训练

2023-12-22

    归因训练 :

最早的归因训练是美国心理学家C.S.德维克于1975年进行的实验室实验,旨在克服儿童的习得性无助感。21世纪以来,归因训练在教育、管理、运动、临床等领域得到广泛开展。

归因训练旨在将个体的不良归因转变为良性归因。不良归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失败的归因不当,如“看来我不是个打球的材料”“我一无是处”,这会损害自信;二是对成功的归因不当,如“裁判真帮忙”“能赢完全就是运气”,这不利于提高自信心和努力欲望。良性归因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失败的归因恰当,如“这次失败是由于战术执行不到位”“比赛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有助于今后继续努力;二是对成功的归因恰当,如“这次成功是我多年努力的结果”“我弥补了自身不足,变得更加全面”,这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努力欲望。

指导归因训练的主要理论包括: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习得性无助理论。归因训练的基本程序为:①在实验室内设置成就情境,让个体经历成败体验,进行归因。②对个体所作归因进行记录和分类。③训练者采用一些训练手段,如说服、操作性强化或示范学习,进行归因训练。④待训练完毕后,考查行为、成就动机等指标,检验归因训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