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中突出存在的心理问题

2023-12-01
医患关系中突出存在的心理问题:(一)医患共情问题

  所谓共情心理,指的是双方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感受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心理。共情心理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进行相互理解和交流,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但是就我国医患共情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医护人员对共情却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大部分医护人员选择的共情方式是直接向患者提问:“哪里不舒服?是不是腹部绞痛?”或者在简单了解患者病情之后给出结论:“你这问题不大,开点药吃就好。”甚至有些医生直接开药,没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2]。从提问的方式我们会发现,这种提问方法实际上指向性较强,患者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详细病情,因此有可能给出错误的信息,从而导致医生的诊断出现偏差。而在给出结论的过程中,医生给出的结论过于简单,容易给患者留下不好的影响,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专业素质产生怀疑。

  (二)心理定势问题

  心理定势强调的是人们在看待问题所采取的一般性或者习惯性思维和态度。心理定势在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在于,当护理人员或者医生接收到一名患者时,在心理定势的影响下,他们会自发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查,然后按照临床诊治程序对患者进行程序化的治疗。但是心理定势也会产生不良的消极影响。心理定势过于看重程序和规范,却没有认识到患者的个体特殊性,因此容易产生各种医患纠纷问题。例如,部分医生在就诊时仅仅根据患者的外在症状以及患者的简单描述就直接给出诊断,但是最后却发现自己的诊断有误,从而引起患者的不满。此外,不少医护人员认为是常规的程序化操作,因此在操作前没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引起患者的不解和反感,导致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意见产生严重的分歧,最终引发医患纠纷。

  (三)情绪管理问题

  情绪管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情况,情绪管理能力较强,其在工作中的表现会较为稳定,相反则会造成行为的异常。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应该要重视对自己情绪的管理,避免因为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影响到工作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来看,情绪管理似乎非常简单,但是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压力较大,部分值夜班的医护人员在生理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可能会出现情绪管理失调的情况[3]。此外,从患者的角度上来看,患者的情绪管理失控同样也会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如患者在得知自己的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得知自己的病情较为严重时,很有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烦躁和焦虑的情绪,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不佳,甚至指责医护人员,从而引起医患纠纷。

  (四)有效沟通问题

  个体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帮助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更多的纠纷和矛盾。从当前我国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的医护人员都知道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掌握的沟通方法和形式等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是导致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第一,从沟通渠道来看,医院的沟通渠道仍然不够完善,是部分医院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方便医生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宣传不足,实际的操作也还存在较多问题,有效沟通不足[4];第二,有效沟通要求沟通者能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就是说,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需要以自己的专业和经验说服患者,还要求医护人员能够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如善于倾听患者的心声以及进行自信的表达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少有医护人员会耐心倾听患者的所有心声,大部分的医护人员采取的是主观判断或者主观引导的方式,在表达方面也过于简单和浅薄,难以说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