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023-11-16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所要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刚刚成年的特殊群体,心理尚不成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诸多客观因素很容易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自我判断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在面对心理问题时难以疏导、消除障碍,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沉淀,容易形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强大的阻力。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平均水平较低,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适应性障碍。适应性障碍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和毕业实习的大四学生中。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化会产生诸多不适应。例如,新环境的不适应、教育模式的不适应、生活习惯的不适应等。多数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更愿意选择异地求学,这来源于大学生对于认识新鲜世界和摆脱父母约束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但在面对崭新的校园、陌生的面孔、生疏的地区风俗等不同因素时,茫然失措的慌乱由心而生。对于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却无法合理支配大学相对宽松的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在大学里目标不明确,从而挂科、留级,浑浑噩噩而无所收获。

  对于正在参加实习工作的大四学生来说,强大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让刚刚准备走出校园的他们有些望而却步了。校园生活单纯而轻松,但社会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场。因此,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选择了逃避,将目光放在了考研究生,继续学业上。而那些准备好迎接挑战的学生在工作实习时,被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社会环境的不适应卷入了职场大浪中不能自拔。恐惧、无措、疲惫、不自信等心理问题无处不在。

  2.人际交往障碍。大学时代是集体生活的模式,同学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接触和了解,这就体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城市,生活背景、文化习惯、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差异都将影响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大学生思维纯粹,对于人际关系有着美好的憧憬。然而思想隔阂造成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落差。由此导致的错误归因给人际关系带来了更加消极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产生了自卑、胆怯、孤僻、自暴自弃、忌妒猜疑和悲观厌世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未来发展。   3.学习障碍。大学的教学模式与中学时代的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在大学里,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习时间和教学内容都相对轻松许多,但这种没有强制性的制度却造成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学业压力。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及院校扩招造成的竞争压力增大等原因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一旦这些压力和障碍不能得到合理排解或通过不正常的举动宣泄出来,对学生自身、学校甚至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都是无法估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