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23-10-29
探索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增加心理学课程

  心理学课程是目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但部分高校对心理学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接受到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的增加心理学课程、心理学公开课和名人专家讲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识了解心理学的环境。要根据不同学生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心理学课程、公开课和讲座。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充分的接触到心理学,认识到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享受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所带来的体验和感悟。

  (二)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中小学教育教学更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高校的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的教学,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高校在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能够真正的脱离书本的束缚,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认知自我,在实践中体验心理健康的意义。

  (三)丰富综合教学内容

  高校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应当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融入到各个教学课程和环节当中。比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心理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加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到政治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认知、政治意识、思想境界;在平时的校园宣传中,加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校园生活中,与别人的交往中,拥有更加积极正确的心态和认识。大学生发展性健康教育要根植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才能让学生更加充分的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完善教育队伍

  目前高校在进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其教师主要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担任,无疑,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其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都很高,但是,大学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多、种类多、问题多,教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教学,但却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教学就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应当完善心理学教育队伍,这个队伍应该加入各个课程的任课老师、班主任、高校的管理者甚至是学生自身。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当融入到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辅导当中,融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当中,融入到高校对学生平时的管理当中。

  总之,只有不断地发展和改革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同时具备健康心理状态和高综合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