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人格的完整;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育具有以下特点:教学目标的动态性、身体活动的实践性、组织操作的复杂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心理体验的复合性等。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能促进和协调学生的身心发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能锻炼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主体意识、主动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挥个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
(一)体育锻炼可以调节大学生情绪,陶冶情操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的指标之一是对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而体育对情绪的调节表现在,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愉悦感。有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内啡肽质,它是一种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的物质。
(二)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紧张,恢复体力
当今社会竞争的日趋剧烈和生活压力来源的增加,导致许多人产生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尤其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负担的加重,直接导致忧郁、焦虑、孤独等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个体在运动中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自信心,摆脱悲观、压抑的消极情绪,并起到减缓或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合理的宣泄,在紧张而繁重的学习之外,全身心投入体育锻炼,不仅能活动筋骨,消除疲劳,强健身体,也能缓解烦恼、压抑、焦虑等消极情绪。体育锻炼,是增强身体素质的途径也是宣泄不良情绪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是消除紧张,恢复体力,增进身心健康的良好方式。
(三)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自信,完善自我
体育教育对于提高个体自信心和身体自尊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可以让人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发挥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克服缺点和不足。有研究表明: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比没有锻炼的人有着更为积极的自我评价;体能强的人比起体能弱的人具有更高的自我概念和身体概念水平。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达到既定的目标,他们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在与同伴共同锻炼、默契配合过程中,能够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获得一种合作的快感,这些都能使他们获得自我满足,提高自信心,并在锻炼和竞赛中不断自我完善。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