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大学生与积极心理品质概念的阐释

2023-09-26
弱势大学生与积极心理品质概念的阐释:弱势大学生一般是指大学生中的弱者,具体来说是大学生中在某一层面相对其他学生来讲处于不利或者劣势地位的群体。大学生的弱势主要包括经济贫困、生理缺陷、心理疾病、学习困难、人际障碍、行为孤立等方面。弱势大学生一般在心理上体现为自卑、焦虑、紧张、困惑、空虚、孤独,严重者会出现自闭、猜疑、偏激、强迫、神经质、精神分裂等现象。弱势大学生群体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关注的对象。了解弱势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做好弱势大学生工作的前提。

  “积极心理品质”这一概念首次由Hillson和Made提出。赛利格曼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认为“Positive personal trait”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构成。后来他使用“Positive character”(积极品质)一词,并认为美德和力量是个体积极品质的核心,具有缓冲器的作用,能成为战胜心理疾病的有力武器。他认为积极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超越。我国学者钱同舟提出积极心理品质是指“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高兴、兴趣、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如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积极心理品质存在于个体中的积极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持有的乐观态度。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是鼓励人们探索追求美好生活的方法及人的健康发展途径,其重点放在人自身积极的因素,比如人积极的认知过程、情绪体验、创造力等,激发人性积极的层面,发掘人类的潜质,并力图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