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的人物心理展现特色

2023-08-24
《黄金时代》的人物心理展现特色:《黄金时代》的时间跨度并不短,不仅关系到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还要由这个女人引出一个颇为敏感的时代。故事的讲述本身就已经是整部影片的难点,而影片最具挑战性的则要属于展现人物的心理。[3]萧红这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单纯从故事角度而言,以今日之价值观来看是不讨喜的,编剧李樯如果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如类似“三年后”的字幕之类的无疑会让主人公处于被理解上的弱势。因此许鞍华和李樯才决定在故事里采用虚拟的口述历史,来讲述萧红的一生和那个时代。更重要的是,萧红的一生是有着无可回避的污点的,如弃儿、杀子、与有妇之夫同居和三角恋等,这些缺点和她的优点一样明晰,编剧李樯则渴望能为萧红做出解释,让观众能理解萧红的心理,明白其作为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孤独地与整个时代对抗下的难处。   首先,在展现人物心理时,电影的主创十分注重年代感。在萧红所处的年代是完全的男权社会,男性家长在家族中对女性有着绝对的处置权力。影片无意去解答萧红为什么先后选择了萧军与端木蕻良这一问题,但是在影片开头的一个细节中可以略窥一二。在萧红带有自传性质的《呼兰河传》中曾经写道,她的童年并不幸福,唯一疼爱她的祖父早早去世,而父亲是一个暴力而冷漠的人。在影片中,萧红父亲在唯一一次出场中,狠狠地踢了萧红一脚,毫无疼爱可言。由此即使是没有读过《呼兰河传》的读者也能猜测到,在从来没有感受过父女情深的萧红心中,其实是将同样暴力、粗犷、不善于与女性沟通的、大男子主义的萧军当成了父亲的某种替代。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都有着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萧红在香港弥留之际,端木蕻良已经好几天不见踪影。此时照顾萧红的是骆宾基,正如端木曾经奇怪萧红为什么居然能认识萧军多年一样,骆宾基也问萧红,为什么会和端木这样没有责任感的人在一起。萧红的回答则是:“当一个人骨肉很疼的时候,皮肤的疼也就不算什么了。”观众瞬间便能明白萧红的无奈之处。理解萧红并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命运看似曾经给过她选择,但实际上每一个选择都是错误的。她无论是选择包办婚姻,抑或是与爱的人私奔,抑或是被纨绔子弟抛弃,选择有家室的文学青年,又或是离开萧军这样的莽夫,选择与端木厮守终生,都是不得已也都只能导向一个悲剧的结局。观众才能体味到萧红在日本所写下的“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实际上充满了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