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文学批评领域中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作家作品的批评方法的统称。
主要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批评,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批评和格式塔心理学批评等。弗洛伊德是第一位自觉运用无意识理论从事文艺批评的学者;其精神分析学有无意识欲望、人格结构、婴儿性欲、恋母情结、压抑和挫折等理论基石。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批评,为揭示文艺创作的心理奥秘,解释文艺作品的独特魅力提供了一种有一定说服力的方法。
迄今为止,精神分析心理学批评仍然是批评家人数最多、批评实绩最丰的心理学批评模式。英国学者琼斯、法国学者玛丽、波拿巴、拉康,以及约翰·默里、奥托·兰克、莱昂内·特里林、诺曼·N·霍兰德等也都是精神分析心理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心理学批评的第二个重要学派是师承弗洛伊德而又最终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
心理学批评的第三个重要流派是以美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批评。此外,还有不少批评家运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研究现代意识流小说;用皮亚杰的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研究艺术主体与艺术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苏联历史文化心理学研究作家作品等,构成心理学批评流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鲁迅、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尝试进行精神分析心理学批评的学者;朱光潜在20世纪30、40年代推出《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着作,标志中国现代心理学批评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心理学批评是建立在文艺学与心理学的相关性的基础之上的,它充分估计到了人的心理原因在文艺创作与欣赏中的重要性,对于揭示艺术规律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