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概述

2023-08-14
学习的概述:(一)什么是学习
 
在我国,学习这一词,是把“学”和“习”复合而组成的词。最先把这

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是获得知识、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的含义在内。“习”是巩固知识、技能,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的含义在内。所以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什么是学习?心理学家对此曾有过争论。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试误。他认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过程习得的。
 
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华生、斯金纳认为学习即条件作用。华生1913年提出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全部可以用刺激(S)—反射(R)的理论去解释。他是学习即条件作用理论的奠基人。
 
德国心理学家柯勒,是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格式塔学派的观点是:
 
学习即顿悟。
 
学习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念。
 
托尔曼、布鲁纳等人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环境中的刺激依其关系形成一种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意义的获得和实现期望的过程。
 
现在,心理学家们一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凡是以个体经验的方式所发生的个体的适应变化都是学习。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从低等动物(如变形虫)到高等动物(如灵长类的猿猴),从婴儿到成人,都经常以个体经验的改变去适应其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学习的这种广义概念,既包括动物的习得行为,也包括人的行走、言语、知识、技能、习惯和道德品质等学习。从狭义上说,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以掌握前人经验和行为规范为主;在学习情景上以师生交往为主;在学习形式上是通过课堂教学,以语言为载体,通过他人传递,间接获取知识经验;在发展目标上,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过程,是个体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有其特殊性的,忽视这种特殊性就难以建立科学的教学体制,就难于发现学生学习的规律,难于找到切实的有效的教学措施。学生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接

 
 
 
 
《论语·学而》。  
受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是通过言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是创造、发明知识,而是再现、继承知识。人类知识的过程是对未知的阶段、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学过程把人类总结的经验,人类经过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创造、发明的经验接收下来,而不是向未知领域的进军。
 
2.学生学习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不是从实践开始的,而是从认识开始的,是从掌握间接知识开始的。它不同于人类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活动的实现要以社会经验传授者的活动为条件,学生学习的是社会经验,是从书本、语言等物质形式中间接学到的。
 
3.学生学习是按预定的教学计划系统地连续地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较短的时间、以有效的方法来掌握知识的过程,它不是自学的过程。学生学习材料的结构、层次、学习过程的序列与程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因而是一个高速度、高效能的过程。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成效受学生学习策略、动机、兴趣、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制约。也受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影响。
 
5.学生的学习是受教育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在他们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接受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实现的。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和成人的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受到教育也有所不同。
 
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人类的历史经验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
 
动。
 
(三)学习的过程及其阶段
 
研究学习过程,有助于揭示学习过程的本质,掌握学习过程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此,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很重视分析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
 
1.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学习过程的分析
 
根据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言论,可以概括出关于学习过程的我国传统观点。即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