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教师、家长怎样运用奖励和惩罚?

2024-02-05

    151.教师、家长怎样运用奖励和惩罚? : 当学生成绩不好,开红灯时,家长、教师应当作出怎样的反应呢?有的家长火冒三丈,动手就打。有的教师也怒不可遏地向学生大发雷霆。其实这都不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好方法。这些方法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使学生自暴自弃。教育心理学实验的结果证明,奖励的效果要优于惩罚。
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要分析原因,区别对待。如果某个学生是因为生病缺课而学得不好,教师、家长则应帮助他补课,鼓励他努力赶上。如果外界没有什么影响因素,而是主观上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教师、家长则应针对问题的症结进行教育,帮助他改掉坏习惯,努力学好功课。有些学生则是因为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而成绩不好,教师、家长则应个别辅导,帮助他理解。也有这样的学生,他虽然成绩考得不好,但比上次却有进步,这时教师、家长就要及时表扬,使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不能等问题暴露出来后去惩罚他们。而是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取得进步,从而去鼓励他们,表扬他们。
现在有些学校的有些老师,总喜欢搞个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一览表贴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这是不是一种好的鼓励方法呢?对此应一分为二地看,它对成绩好、名次前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它会使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激励他们更加努力。但这对名次落后学生的自尊心却是一个打击,他们会因为名次公布于众而感到羞耻。几次以后他们会感到失望而自暴自弃。因此这种方法不应作为一种主要的激励手段,而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在排名次时也不要将所有的学生都排上,而只排前十名或十五名,让名次表只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在使用奖励手段时,也需选择合适的方法。有些家长只会运用物质奖励,孩子成绩好了,就给他钱,为他买吃买穿。这种方法一定有效吗?不一定。刚上学的孩子,他的价值观尚未完善,不能体会奖励的意义。倒不如带孩子上公园,让他痛痛快快地玩一次作为奖励。即使对年长的孩子,过分经常的物质奖励也是无意义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过分的物质奖励,使孩子在物质上得到太多的满足,从而会引起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有时还会发展到以学习作为交换物质的条件,家长不能满足则不认真学习。
在奖励时必须坚持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的原则。教师则可在课堂上表扬学习优异和学习进步的学生,并组织好学生的参观学习活动。家长则可在家里组织兄弟姐妹的学习竞赛,或在亲戚间的孩子中进行竞赛。还可通过在亲戚朋友中表扬孩子的进步,使孩子得到激励。有时则可适当配合一些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