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儿童的思维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 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因此时常向孩子传授一些他们认为是高水平的知识,希望孩子能掌握,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人。然而这些高水平的知识往往是成年化的,脱离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基础,孩子难以接受、理解。这样就使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笨,恨铁不成钢。其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长不了解孩子思维能力步步发展的事实。不同年龄的儿童思维能力不同,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有限。对于这一点,成人必须有个清楚的认识。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的。皮亚杰将思维发展划分成了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的思维特征是利用动作来认识世界,是思维的萌芽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动作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环境,后期出现智慧动作。这一阶段中具有二个转折点: 其一就是出现智慧动作 (9~12个月) 。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动作目的与手段的分化,从自发动作到习惯动作再到智慧动作(具体讲,从无条件反射扩展成概括化动作,以后个别动作互相联系,形成习惯动作,最后出现智慧动作。儿童在1~1.5岁左右出现了离开自己肉体的离中现象。在18个月至2岁左右,儿童已能利用大脑开始想新的方法。这时,儿童感知运动、智慧达到完满的程度,进入新的阶段。第二个转折点是对客观体永久性的认识,即如果用手帕将放着的苹果遮住,这时儿童已知道苹果存在于手帕下。
(2)前运算阶段(2~3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用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思维主要特征是开始用语言、图画、表象等象征性符号来思考问题,这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出现了表象性思维(或象征性思维)。这时的思维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这时的儿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看问题,只考虑自己的观点,别人讲什么都不会接受,此时相对出现了自我中心语言。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事物显著性特征的影响,只有直觉性,没有守恒概念,对量的系统变化不能作出确定的判断。儿童这时掌握的前概念是日常性的,名词性的,不具有概括性。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超出了知觉的限制,形成了守恒概念和可逆性概念,并能进行具体的运算,这一阶段如果将同量的水倒入A、B两个直径不同的杯子里,虽然水平面高度不同,但儿童能知道水量相同并能说出理由来,而在这阶段前儿童就不知道。但这阶段儿童的运算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尚未构成形式逻辑。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这阶段儿童思维的最大特点是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能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相仿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仿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对命题进行运算,能把物体和物体,命题与命题组合起来,最后通过对现实的考虑,依据某些可能或所有可能的组合去推论某一种现实性。
儿童思维经过以上四个阶段后,随着生活实践的深入,思维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24.儿童的思维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