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变量的控制

2023-07-06
自变量的控制:自变量的控制

在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纵、变化称为自变量的控制。对自变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

对自变量的控制,首先要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对心理学中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使之操作定义化,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实验。那么什么叫操作定义呢?操作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Bridgman,1972)提出的,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操作定义的提出受到心理学界的欢迎。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定义就叫操作定义。例如,把“刚刚感受到”定义为“50%次感受到”,就可测定感觉阈限了。又如,疲倦(fatigue)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怎么测量呢?如果定义为“工作效率的下降”,那么就可以进行测量和比较了。实验者可据此操纵这个变量了。因此,对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一定要有操作定义。

其次,对于在刺激维度上连续变化的自变量,要做好三项工作:(1)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如果两者是线性关系,一般三至五个点就可以了。如果函数关系比较复杂,则至少要选五个检查点。(2)要确定好自变量的范围,对自变量范围的确定,有时前人的研


究可以提供线索,如在暗适应的研究中,一般过程在0~60分钟范围内。再如在两点阈的研究中,别人已对人体各部位的阈值做过测定,可作借鉴。若在无前人的经验时,就要通过预备实验来确定。(3)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间距的大小虽然和自变量的范围和检查点的数目有关,但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接近于对数函数,则间距应按对数单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