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的六大原则:心理卫生的六大原则
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尚未受到社会上应有的重视,致使人们比较重视生理卫生,而忽视心理卫生,甚至有一些人还没有听到过心理卫生这个词。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讲究卫生只限于房间清洁、衣服清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换句话说,讲究卫生就是搞好生理卫生、环境卫生等。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改变人们关于卫生的概念,使他们认识到,讲究生理卫生,促进身体健康,讲究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从90年代人们心理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讲求心理卫生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们对各种事物,例如劳动、贡献、成就、享受等在心目中都存在好坏与主次之分,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是非与重要性的评价。在一个单位里,由于人们价值观不同,有人追求地位,有人看重工作成就,有人着意享受,有人重视经济实惠。价值观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相当大影响,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例如追求工作成就的人,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工作,在劳动和工作中获得乐趣,有益于心理健康。而追求享受的人,他们往往不顾自已的经济条件,不切实际的追求吃穿玩乐,在这种错误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经常要遭到挫折,造成心情闷闷不乐,或者牢骚满腹,这些都有害于心理健康。
2.培养良好的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特征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良好的心理特征能促进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乐观、坚强、勤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良好的心理品质,都有利于心理健康。暴躁、任性、贪图安逸、心胸狭窄、虚荣心、嫉妒心等不良心理品质,都有害于心理健康。人的心理特征是在生活与实践中形成发展的。人的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惰性,即一经形成改变比较困难,但不意味着不可改变。有的人已了解自己的不良心理特征,但却认为这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3.建立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感
改革对我们习惯了的慢节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严重的冲击。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为了承担更大的心理负荷,就必须主动改变慢节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心理平衡。
4.有规律地生活
人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时间表,把工作和休息安排好。有规律地生活,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埋头苦干;在休息的时候,愉快地休息。使人产生生理上与心理上的节奏感,消除忙乱,有利于心理健康。
5.健康的身体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是维持和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之一。应该指出,目前不少人不重视身体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水平。有些青少年为了应付考试,埋头做作业,忽视体育锻炼。有些中老年人,吃完晚饭也不散步,就坐着看电视,天长日久身体发胖,影响身心健康。
6.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是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监控自己。
一个人只有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才可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满意感,有助于心理健康。
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难以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因而可能经常遭受挫折。致使情绪低落,心理失衡。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可以通过自我体验来了解自己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改造有害于心理健康的心理特点。
一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同事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对此一定会有情绪反应,一种情绪体验。如果心理为他高兴,这就是一种羡慕的心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应该自己肯定自己。
如果对同事取得的突出成绩不高兴,这是一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情绪反应,并努力改正。
人们用自我观察方法正确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心理卫生的六大原则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