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中学生的从众心理

2023-10-21
矫治中学生的从众心理:矫治中学生的从众心理

1.创设友好向上的班级气氛和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利用班集体矫治从众心理,一要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面对发生在学生周围的较大的事件及学生容易模糊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发动学生讨论、说理,进行适当的表扬、批评、实践等,使学生明白不良舆论、不良规范的思想行为根源及其危害,并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行为规范。二要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学生在思想上自我教育,可以在思想上、行为上弄清是非,对不良行为加以抵制。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思维独立性的批判性的不断增强,他们的思想、行为越来越取决于内化了的自我要求和努力。集体教育只有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三要发挥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非正式群体所具有的凝聚力、号召力,学生往往会屈服于小群体而盲目从众。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的正常友谊和社交活动的同时,对其自发


形成起来的良好舆论、行为规范加以鼓励引导,使其朝着上进的方向发展;对其不良的舆论、规范,则应通过说理、说服等形式加以转化或制止。四要运用心理暗示,制止学生消极从众。

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中的“随大流”现象,有时正面地提出批评、要求,往往是较勉强、无效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妨可以通过“角色期待”、“兴趣诱变”等方法,从而达到制止消极从众,并转向良好行为的目的。

2.改革教育内容。第一,在考虑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方面,教育主要应培养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情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第二,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传统的只重视课堂、书本转向让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让他们在接触外界社会环境和适应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经验,增强自我辨别、判断的能力;第三,中学生盲目随大流,不少是由于心理上的不完善、不健全引起的。因此,德育及其它教育中都必须突出一点,即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3.树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个体意识的教育思想。个性特征方面的从众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智力、情绪、性格、自尊心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他们是较自信的还是较易从众的。一般而言,智力较低、情绪较不稳定、较重视同学和教师怎样评价自己的学生,较易从众;二是人际关系方面,在与别人相处时过于重视他人并依赖他人,行为较被动者。社会态度、价值观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最高层次,它最终决定一个人的言行举止。

中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的逐渐成熟,其个性体系在逐步形成,并制约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是防止、克服其产生不良从众行为的根本所在。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积极的情感、坚持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

的主要任务来抓,以学生个性是否完善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必须承认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做到因材施教。

个体意识是人类对自我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从目前学校教育现状看,由于传统的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观念的存在,在教育教学的一系列环节上,往往只强调了集体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只发展了学生的集体观念,这就可能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和集体、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混同起来,只有集体意识,没有个体意识,只知盲目、被动地随大流和麻木地服从集体,不能独立地判断是非,这正是目前中学生较容易产生盲目从众行为的重要根源。单纯强调自我或集体都是不可取的,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存在于每个个体之中,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关键的是教育者必须教育学生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注重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个体意识。

4.实行民主教育。第一,变教育、教学中的单向传导为双向的民主交流,对克服学生的从众心理是很重要的。角色理论认为,角色期望具有相互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单独强调某一方面的要求是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的。然而,我们的教育现状是,学生很少有倾吐心里话的地方,在校内发表个人见解和对教师提出要求的机会少的可怜.久而久之,学生的要求和见解得不到满足与鼓励,人云亦云者、听话者往往被认为是好学生。可见,改革教育方法的第一步就是不仅重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发表自我


见解的机会和时间,变单纯教师要求学生为师生相互尊重;

彼此沟通。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第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影响学生是否从众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引导,特别是对那些自信心较低、情绪不稳定、胆小而自尊心较强的同学来说,更应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多让他们获得学习、工作上成功的体验,这是增强自信、稳定情绪的必要步骤。

5.班主任领导方式与“从众”心理的改变。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和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有很大关系。事实证明,班主任采用的若是专制的方式,必然会使得一些学生在屈服于班主任的威力之下,养成阳奉阴违的不良习惯。长期下去,部分学生就可能缺少独立自主的精神,处处依赖班主任;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对班主任的要求反其道而行之,并容易趋向于小群体的行为。假如班主任采用的是放任自流的方式,班级正气就可能下降,错误倾向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由于得不到班主任良好的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就可能缺乏正确的准则而盲目从众。

教育研究表明,在民主、理解、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下,容易形成融洽、活泼的班级气氛,学生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可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否则班主任若采取专制和放任自流的态度管理班级,是不利于班级和学生的健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