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也叫儿童自闭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发育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这种病涉及感知、语言、情感、智能等多种功能。它是临床以严重孤独、对别人全面缺乏情感反应,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运动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由于起病于3岁以后,故称之为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为0.29‰,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力4:1或5∶1。
该病的主要表现有:
1.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患儿极度孤独,对最亲近的人和别人均缺乏情感反应,不与外界接触,也没有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和要求,对集体生活环境不适应,对环境缺乏兴趣。平时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整天沉浸在个人的小天地里。父母离开他也无所谓,抱亲他亦不高兴。而对某些无生命的东西表现出特殊的依恋,而对人却无兴趣,眼睛不看对方。
2.言语交流障碍。这是孤独症儿童的一个突出的症状。大多数患儿语言发育障碍,平常言语很少,显得很安静。有的即使会说,也不愿意说,常常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以致于让人误以为是个聋哑儿,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有的患儿虽然在说话,但声音很小,很难听清楚,更谈不上什么仰扬顿挫和感情色彩;有的自言自语一些单调而无意义的话,有些甚至连母亲也听不懂;具体反射性言语行为,即单纯地模仿别人的语言,即使是回答问题也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如老师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后说“请回答”、他也说“请回答”;有的在说话时常出现代词颠倒的现象,如用“你”、“他”来代替他自己;有的患儿时常尖叫,这种情况持续到5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活动单调刻板,适应新环境困难。患儿常有弹手指、拍手、摇摆身体、旋转和挥动手臂、脚尖走路或其它奇特的姿势。有的表现过分活动,易激动、吵闹不安和睡眠障碍,自伤行为较为常见。有的患儿常是在较长的时间里只专注于某一种或几种游戏,强烈要求保持环境的现状,不肯改变所处的环境、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如天天要穿同样的衣服、玩同样的玩具等,一旦改变便大哭大闹发脾气,硬要满足他的要求后才罢休;多数患儿还表现出一种无目的重复行为,如单调反复地拍手、蹦跳,在房间里长时间地来回跑,在楼梯上下停地上上下下,任何人不得阻止或妨碍。
4.智能障碍。孤独症儿童外貌无明显呆滞,但基本适应能力明显落后,自身防卫功能减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智力低下(多数为中、重度)者占大多数。极少数孤独症儿童具有严重的智力障碍,但可显示特殊的能力,特别是对音乐、计算和机械记忆领域,以致于在较小年龄阶段时常被误认为是超常儿童。
5.情感冷漠。思儿对人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对亲人不亲热。常常是毫无面部表情。有的患儿不喜欢别人抱他,当有人要抱他时。不伸手表现出期待姿势;患儿的目光常游移不定,看人时常是眯眼斜视或用余光,很少正视。
6.特殊依恋。有的患儿对人虽很冷漠,但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如杯子、小汽车等)或小动物却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并产生一种依恋感,有谁破坏或拿走了,便会哭闹不休、焦虑不安。有的患儿有怪异行为,非常胆小,在运动方面缺乏平衡能力。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家庭环境、遗传、脑部疾病、母亲
孕期生病服药的影响有关。
1.遗传因素。患儿的同胞兄弟姐妹之中患孤独症、认知及语言障碍的患病率较一般人口中要高;同时患儿常伴有先天愚型。
2.器质性因素。患儿具有围产期损害史者较正常儿童为多见,包括先天性风疹、早产、难产、窒息、产伤以及RH因子不合等。
3.家庭因素。患儿的父母多数是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性格比较内向,成天又忙于工作、科研,很少照顾孩子,对孩子表现冷漠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
病例
儿童孤独症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