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个体发展阶段之一。广义指个体心理发展从出生到成熟的时期;狭义指介于幼儿期和少年期之间的时期(6、7岁~11、12岁)。是儿童进入小学的时期,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
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儿童精神障碍的一种。属儿童社会功能障碍。婴幼儿(5岁以前)因父母严重的忽视、虐待或照料不当(如对儿童要求安抚、刺激和亲热的基本情感需要长期置之不理)而致的与抚养者关系不正常的症状。具体表...
童年期思维:个体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个体思维在童年期(即小学阶段)的发展及其一般、稳定和典型的特征。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具体表现:(1)整个童年期内,逐步过渡...
童年神经症:儿童期出现的一些神经官能症。主要有:(1)焦虑症。表现为弥散的和游离的、不依附特定处境的焦虑状态。有三种不同的焦虑反应:昼夜焦虑、慢性焦虑、疑病焦虑。(2)恐怖症。在发育进程中出现,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减轻...
童年与社会:书名。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着。美国纽约诺顿出版公司1950年出版。为作者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作之一,后经修改补充,于1963年发行新版。书中收录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撰写的文章,体现作者关于家庭、社会、环境对...
统计地图犯罪学派: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犯罪现象的犯罪学流派。代表人物为法国统计学家格雷和比利时数学家、犯罪学家凯特勒。他们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着色生态地图方法探讨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并列出以下因素:(1)年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