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的认知论: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解释个体行为动力的理论。以归因论与认知失调论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逐渐取代动机的紧张低减理论。其兴起原因有二:(1)由于紧张难以测量,且无法得到一些研究的支持,动机的紧张低减理论...
动机分析:研究行为倾向随其直接依赖的原因状态而波动的方法。通常在习性学中,动机状态不能直接度量,但可以从对被要求说明的行为的观察中推测出来。如动物对同一个刺激在不同时间作出有区别的反应,而所有外部条件保持不变...
动机唤起:将个体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由内在需要引起或外部环境诱发。内在需要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由此而引起内部紧张;外部诱因指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物质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必然导致相应的行为表现,如饥...
动机能量:习性学术语。洛伦茨1950年观察到动物完成动作之后立即出现的一些刻板固执行为,其阈限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为真空活动,认为本能活动由“动作一专门能量”驱动,该能量在完成动作的作业中耗尽,并在作业之后积累起来。廷...
动机迁移:一种动机受另一种动机的影响,而使后一种动机取代前一种动机,并影响人们行为的现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个体会拥有不同层次或几种相互抵触的动机。这些动机相互影响,甚至冲突、斗争,要求个体作出选择,结果通常出现...
动机圈理论:儿童动机结构及其发展的理论。苏联心理学家包若维奇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理论阐述了儿童动机的种类、形成发展原则以及儿童动机发展过程。学龄儿童的学习动机可分为两大类:(1)狭义的学习动机。指直接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