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模仿:亦称“操作模仿”。学习者对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的仿效或再现。是掌握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的一种特有的学习方式,掌握动作技能的开端,形成动作技能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环节:掌握局部动作;初步掌握完整的动作...
动作失常:内外因造成的动作技能变形、失误现象。其原因主要有:(1)各种不适应的外界刺激对动作产生应激性干扰,使原有的动作形式发生方向和幅度的临场变异。(2)身心疲劳。因生理或心理能量不足,使动作力量、速度、方位发生...
动作思维发展:个体思维发展的一个方面。个体动作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在婴儿期(0岁~3岁),3岁前儿童的思维处于萌芽、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直觉行动性。经历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条件反射建立时期。最初...
动作图式理论:关于动作控制的理论。美国学者R.A.施米特1975年提出。认为每种类型的动作均由该类型动作的规则决定,这种规则又由被称为“图式”的动作类型的抽象性表象产生。R.A.施米特认为,人做某种动作需要四种信息源:(1)原...
动作稳定器:亦称“九孔仪”。心理学实验装置。用于测定手臂肌肉的协调程度、手臂动作的稳定性,以及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的程度。在该仪器的面板上有9个孔,直径分别是2.5、3、3.5、4、4.5、5、6、8、12毫米;另有铁笔一支,笔尖是一...
动作稳定性:动作技能基本特性之一。在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力量、方向、幅度、速度等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并不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或失误的心理特性。人在长期练习过程中获得的、巩固的暂时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